韶山基地现场教学点

2021-05-08

毛泽东同志故居,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,坐南朝北,属于土木结构的“凹”字型建筑,东边是毛泽东家,西边是邻居,中间堂屋两家共用。总建筑面积472.92平方米。主要景点是毛泽东故居、铜像广场、滴水洞。1929年,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,遭到破坏。1950年按原貌修复。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"毛泽东同志故居"。1997年7月,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
毛泽东铜像广场位于湖南省湘潭县,坐落在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。周围青松翠竹掩映,群山拱护。铜像身躯高大,体态稳健,面带微笑而又沉思,成功地塑造了领袖在开国大典时的伟人风采。



韶山毛泽东遗物馆是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,为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主席生平事迹、思想和人格风范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,馆名由邓小平于1983年4月20日题写,包括生平馆、遗物馆、旧址群等部分,总建筑面积29767.3平方米,占地面积118亩,事业编制110名,国家财政全额拨款,现馆藏文物、文献、资料40000余件,其中毛泽东晚年生活遗物6000余件,陈列展览面积14400平方米,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国家一级博物馆。



毛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,属于毛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。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,始建于1758年,1763年建成。建筑系砖木结构,青砖青瓦,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。宗祠大门天头有"毛氏宗祠"四字。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。



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,橘子洲则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,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,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(公元305年),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。
橘子洲头,西望岳麓山,东临长沙城,四面环水,绵延数十里,狭处横约40米,宽处横约140米,形状是一个长岛,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,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,浮袅袅凌波上,被誉为“中国第一洲”。




爱晚亭,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,始建于1792年,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《山行》中的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。
爱晚亭与陶然亭、湖心亭、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,也是革命活动胜地,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亭形为重檐八柱,琉璃碧瓦,亭角飞翘,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。内为丹漆园柱,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,亭中彩绘藻井,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“爱晚亭”,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。



湖南第一师范学院,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,湖南第一所“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”合作院校。截至2014年,该校总占地面积1346亩,校舍建筑总面积42万余平方米,拥有城南校区和东方红校区两个校区。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,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。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。2000年3月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。2008年4月正式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,并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。2014年,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。
1949年以来,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该校的建设和发展。毛泽东称赞“一师是个好学校”,亲笔题写了“第一师范”校名,并题词“要做人民的先生,先做人民的学生”。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,并题词“实事求是,不自以为是”。江泽民为矗立在校园内的“青年毛泽东”铜像题名。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、宋任穷、宋平、李岚清、李长春、李铁映、刘延东、彭佩云、陈至立、周铁农、路甬祥、徐匡迪等来校视察。并有多位外国元首来校访问。
截至2014年,该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、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、湖南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,并被列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。


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,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,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,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,每一组院落、每一块石碑、每一枚砖瓦、每一支风荷,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。1988年,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,学脉延绵。北宋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,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,由官府捐资兴建,正式创立岳麓书院。北宋祥符八年(公元1015年),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,御笔赐书“岳麓书院”四字门额。 [1]   嗣后,历经南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,至清末光绪廿九年(公元1903年),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,沿用书院旧址。中华民国15年(公元1926年),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,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。


分享